昨天上午,市卫生健康委召开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”新闻发布会。据介绍,我市积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,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一系列改革举措助力公立医院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,居民市域内就诊率多年保持95%以上,位居全国前列。
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洁介绍,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和区域功能定位,我市着力打造“以中心城区为主体,滨海新区、静海团泊片区为两翼”的“一体两翼”高水平卫生健康资源集聚区,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。目前,我市在城区试点组建10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,在涉农区组建10个紧密型区域医共体,统筹区域内不同级别、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,协同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、系统连续的预防、治疗、康复、健康促进等一体化健康服务。
今年上半年,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向区属医疗机构长期派驻1200余名医师,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才2.45万人次、管理人才239人次,指导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201项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。同时,安排792名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,双向提升服务能力。
各区积极建立医学影像、检查检验、心电及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,全面推进“基层检查、上级诊断、结果互认”。今年上半年,全市提供资源共享服务33.9万人次,减少重复检查,提升就医效率;紧密型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患者7.1万人次,同比增长60%,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。
为了当好居民健康“守门人”,全市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2564支,1047名上级医院医师编入团队,全科、专科医生共同协作为512万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9个涉农区,每家基层医疗机构都打造了1支金牌家庭医生团队,发挥引领示范作用。
在此基础上,我市还在基层医疗机构布局特色专科服务网络,建设102家社区疼痛门诊、154家基层糖尿病规范化门诊,259家医疗机构增设儿科服务,建设253家胸痛救治单元、268家胸痛救治点。我市还持续开展心血管、脑卒中、慢阻肺、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,将防治关口前移;开设100余家体重管理门诊(体重管理中心),控制慢性病重要危险因素;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,开设64家心理门诊、28家睡眠门诊,守护群众身心健康;实施健康素养促进项目普及健康知识,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7.54%,实现12年连涨。(记者 徐杨)